面試尾聲「你有什麼想提問的嗎?」該如何問
- 君柔 卓
- 2023年7月31日
- 讀畢需時 5 分鐘

面試官在尾聲時經常會詢問求職者:「你有什麼想提問的嗎?」「那麼,你有問題想要問我嗎?」
你覺得面試官詢問這一句的動機是?
A.找求職者麻煩
B.不想回去上班,不然多聊聊好了
C.想了解來訪者問問題的能力
D.單純好奇來訪者是否對我或公司有好奇
對於擅長或早已準備好回答問題者,這種開放式問題既沒方向、又沒標準答案,到底要怎麼提出「好問題」「讓面試官驚豔的問題」「面試官想聽的問題」「對的問題」極高比例是新鮮人常問的問題(此段好繞口)。
“你對於眼前人、面試的職務、以及這家公司有什麼好奇之處嗎?”
「…….沒有!」「那我可以問薪資福利嗎?」「我可以問什麼時候會通知我錄取與否嗎?」
很多時候其實問題來自於「沒有問題」,因為對於眼前人、面試的職務、以及即將可能成為你頭家的公司「沒有好奇」。
■ 面試如同相親,即便急著娶或嫁(統一稱為Marry),也要先評估「她/他真的符合我的最低要求嗎?」
面試就是一個彼此認識與評估的機會,徵才方評估此眼前者是否為符合職務內容所需之人才;求職者評估眼前單位是否可以提供所需從工作獲得的渴望需求。
環繞在「對方是否能符合我對於工作的渴望與期待」目標下,你需要先確定:你希望從工作中獲得什麼-經濟報酬、名望、升遷順暢、終極目標的轉運站,或是? 然而提問前也不要忘了「你在評估對方,對方也在評估你」,你仍需要向對方展現出「我是這個職位的最佳人選」!
你可以這麼說:
「在提問前,我是否可以先說一件事情?」
這件事情可能是剛才你在自我介紹過程中因太緊張忘了說的地方,例如性格特質,而這項性格特質也在剛剛的對話中被面試官提到是他們所看重之處,或是在剛才的對話中你發現對方提到的事情而你尚未有機會回應。這樣不只部會讓你有未說之事的遺憾,也能展現你是人到、腦到、耳到、心到。
現在讓我們回到「你有什麼想問我的嗎?」提問之處
■ 問「你真的在意、好奇的」問題
好好說話、好好問問題的五個步驟
(1) 一次問一個問題
(2) 問題結束時,停頓一下,並將目光放在對方身上。
(3) 聆聽:保持眼神接觸,點頭表示我有聽見、我跟著你。
(4) 提問後續問題時請不要太倉促,容易讓人覺得你沒有認真聽。
(5) 表達感謝,如果感謝前願意摘要你聽見且對你而言重要的資訊,也很好。
你或許會好奇
1. 如果我真的被這個工作錄取,往後的工作日子會長什麼樣子呢?
此刻你可以這麼問
「如果我成為這個職位的工作者,請問典型的工作一天會是什麼樣子呢?」
2. 對方會期待什麼樣的人跟他們一起工作呢?
此刻你可以這麼問
「請問如果是我擔任此職位工作者,你會期待我可以在此職位上發揮什麼能力或特質?」
3. 會有職前訓練嗎?還是是需要即戰力的職務未至呢?
此刻你可以這麼問
「在過去擔任這一個工作的人,會被期待多久熟悉業務,以及大約多久可以獨當一面?」
以上這些問題都是屬於「個人+職務工作」的結合問題,提出這類問題的人會顯示出其「在意工作與個人的適配度。」
■ 從你們剛才的對話內容延伸素材
面試,並不一定制式的一問一答,有時面試官的提問除了是為他們的老闆收集人才資訊外,有時也是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,譬如說,錄取眼前這個人後,他會久留嗎?會不會太早陣亡影響我的工作績效?眼前這個人真的喜歡我們公司嗎?還是抱持騎驢找馬的心態?
也許剛剛的面試官問你「平時你的興趣是什麼?」「你的紓壓方式為何?」這時候你就可以借其球做球了!你也可以詢問面試官「我好奇你的興趣是什麼?如何兼顧工作與興趣的平衡?」「團隊同仁們的紓壓方式為何?如何在工作壓力下紓壓呢?」這些問題外,或許剛才在你們的對話中有些專業的攻防提問,此刻你可以將其視為領域「前輩」針對剛剛的專業問題進行學習性提問。
■ 無論彼此問什麼問題,都是為了滿足「適配」需求
個人與工作適配(P-J fit)
「團隊對於如果由我擔任這個職位有什麼建議與期待?」
「到職的前三個月,最重要需要完成的任務事情是什麼?」
「貴單位對於績效的評估項目/向度有哪些?員工多久會被評估一次?」
「如果我擔任此職務工作者,一季、半年與一年的專業能力發展將被期待為?」
「勝任此職位,您認為我將面對的最大挑戰是什麼?」
個人與組織適配(P-O fit)
組織可以是小組織,如團隊;也可以是大組織,如公司企業。
△小組織/團隊
「目前團隊中有哪些尚需補足的技能是你期待新員工能具備的呢?」
「團隊中成員們的相似的特質為何?而有哪些特質能增進我與團隊組員的魔盒及共事?」
「此職務最常與哪些其他部門或單位互動?哪些特質與能力將有助於跨部門合作?」
△大組織/公司企業
「請問這家公司的價值觀就你觀察與體會,你會如何說明呢?」
「公司在近3年裡的發展計畫是?一位能與公司依同成展發展的員工因留意哪些資訊?」
「過往新員工到任後,對於公司經常會有的預期之外的想法為何?」
「我在到職前,除了公司官網與今日您提供給我的訊息外,我可以在閱讀哪些資料,協助我更快適應貴公司與團隊?」
個人與上司適配(P-S fit)
「請問您至今最欣賞的部屬特質與行為展現為何?」
「在這裡工作至今,您覺得最喜歡的部分是什麼?」
「當部屬與您回報工作時,您欣賞的部屬類型與行為展現為何?」
「在這一領域中如果想持續深耕與發展,請問您會給我哪些方向與建議?」
以上的問題都是環繞著「適配」,適配的兩造雙方不只有對方,也包含有應徵者,也就是「你」,因此:
關於工作,你在乎的是什麼?你需要的是什麼?你渴望的是什麼?
關於自己,你可以貢獻的是什麼?你的亮點是什麼?你的特質是什麼?
問問題,不只是「問」問題,也是化被動為主動,讓你藉由問題也傳遞出「你重視的、你看重的、你思考的」面向與層次。
■這些問題「不要問」
不要問你已經覺得「冒昧」的問題!
如果你的問題需要以「這樣問可能有些冒昧」,那請嘞住舌頭不要問!你都懷疑是否會冒昧了,就別說出口。
1. 起薪、薪資是多少不要問!
在第一階段你尚未知道他們是否將你視為重要候選人,過早詢問薪資與福利,雖然能展現你的工作價值觀肯定與「薪資報酬」有關,然而敵不動、我不動,除非對方主動問你薪資期待,這時我們再來好好想想因應策略。
2. 貴公司有哪些福利,先不要問!
原因如上述,敵不動我不動,除非你十分把握對方非要你不可。
3.公司網路上可以查到的資訊不要問!
網路已有的資訊不要問,然而你已經前後爬文千百回,就是找不到資訊延伸下的問題答案,此刻你可以先表達你已經透過哪些管道在平台上收集到的資訊,而你想進一步了解的事再提出來詢問。
「你有什麼想提問的嗎?」
「那麼,你有問題想要問我嗎?」
面試官詢問這一句的動機經常與 D.單純好奇來訪者是否對我或公司有好奇 及 C.想了解來訪者問問題的能力有關,當然也有喜歡聊天的面試者。然而務必請記住:面試,不只是聊聊 而已!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