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子關係-不往後看,肯定句用「現在式」!
- 君柔 卓
- 2023年2月9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當孩子哭泣、害怕、抗拒嘗試時,父母如何鼓勵孩子堅持?還是順著孩子放棄呢?
近期一位媽媽分享兒子挑戰溜滑板,從害怕抗拒到成功的影片。我非常佩服每一位有孩子且陪伴孩子成長的家長,也讓我從他們的親子陪伴中有靈感、有反思、有與自己的成長經驗,以及後來在心裡的學習連結。
片中孩子哭著說不想要(滑了),母親與孩子說:媽媽好少看到你因為學東西在哭,加油!孩子不斷地坐地搖頭哭,媽媽耐心地等待,並表示我們要成功抗拒恐懼。嘗試了幾次沒有成功,在第一次成功時還好被媽媽與教練的攝影機記錄下來。
十幾分鐘後,孩子成功的自己完成滑板動作,並在教練說「不能哭、不能哭、笑一個」的引導下,在鏡頭前留下了一個尷尬又不失禮貌地皮笑肉不笑。在螢幕前的我默默地在心中配音「我在哪、我是誰…..我成功了!!!!!」
媽媽問(興奮狀):「成功了嗎?」 兒子笑著說:可是也很準耶。 媽媽說:「對耶,那剛剛是誰在那裡一直哭?哭了多久」 孩子的臉慢慢地垮下,接著帶著哭腔說:因為你們一直逼我啊 媽媽說:那你是不是成功了,我的手(拿著攝影機)很痠耶。 兒子接著說:那你可不可以幫我買我說的東西嗎? 媽媽說:好啊,沒問題。
我反覆看著影片,重複地倒帶回放媽媽與兒子的這段對話,尤其是當媽媽說「那剛剛是誰在那裡一直哭?哭了多久」30秒鐘左右時間孩子變化的臉部表情。
可不可以既勇敢也哭泣?
好眼淚、壞眼淚,我都在流。 因恐懼與害怕哭泣,也因成功的喜悅流淚,這是普世通用的人類內建情緒系統。
「剛剛是誰在那裡一直哭?哭了多久」一句參雜著讚賞、開玩笑,也可能無意識地與過往「不准哭、不要哭」的責備情境連結。孩子以「因為你們一直逼我啊」作為哭泣的合理化歸因,看似合理卻非事實。這個哭泣是因「對未知的恐懼、對恐懼的恐懼」,孩子戰勝了恐懼不是因為「你們一直逼我」而是「我既恐懼也戰勝恐懼」。
後續孩子以「那你可不可以幫我買我說的東西嗎?」開啟新的對話支脈。
還好對話不是這樣進展: 媽媽說:「對耶,那剛剛是誰在那裡一直哭?哭了多久」 孩子的臉慢慢地垮下,接著帶著哭腔說:因為你們一直逼我啊 媽媽說:那你是不是成功了,我的手(拿著攝影機)很痠耶。 孩子說:可是你們一直逼我阿 (無限迴圈) 可能就上演了虎媽龍兒的龍爭虎鬥了!接著如果以一般劇情走向,此刻家長可能會說「如果你這麼不喜歡溜滑板,以後都不要帶你來了!」
不往後看,肯定句用現在式!
媽媽問(興奮狀):「成功了嗎?」 兒子笑著說:可是也很準耶。 媽媽說:「對耶也很準耶,你成功了!!!」
תגובות